| 颜色 | 红色,黄色 | 类型 | 高速雾灯 |
|---|---|---|---|
| 工作电压 | 供电方式 | 包装 | 纸箱 |
| 加工定制 | 支持 | 环境温度 | -40℃~+80℃ |
| 材质 | PC | 供电方式 | 太阳能供电/市电 |
| 是否进口 | 否 | 品牌 | 赛诺杰 |
| 控制方式 | 遥控器/信号机 | 防护等级 | IP65 |
| 产量 | 1000套 |



一、产品概述雾天公路行车 诱导装置(又称 诱导雾灯或智能防撞诱导灯)是一种专为低能见度天气(如团雾、暴雨、夜间)设计的主动发光式交通安全设备。它通过太阳能供电,安装于高速公路团雾多发路段、弯道、桥梁、隧道口等事故易发区域,利用高穿透性LED灯光同步闪烁或变色,强化道路轮廓并动态警示前方车辆位置,有效预防追尾事故。
智能诱导与警示
道路轮廓强化:黄灯常亮或同步闪烁,清晰标示道路边界,可视距离达800米以上,穿透力为普通信号灯的3倍。
防追尾尾迹生成:车辆通过时,红外/雷达传感器触发后方3~5组红灯亮起,形成约60米长的动态“红色尾迹”,随车移动提示后车保持 距离。
多模式智能切换
系统通过能见度检测仪与气象站联动,自动调整工作模式:
能见度>400米:基础黄灯轮廓模式。
能见度200~400米:黄灯高频同步闪烁(频率30~120次/分钟)。
能见度50~200米:启动红灯尾迹警示。
无线组网与远程控制
由集中控制器、能见度检测仪、诱导雾灯组成无线网络,支持GPS定位与云端管理,可远程调节亮度、闪烁频率。
主从机无线传输距离达600米,扩展中继后覆盖 长路段。
高效能源与耐用性
太阳能供电:单晶硅太阳能板(15~50W)搭配锂电池(10~30AH),满电续航≥168小时,支持7~8个阴雨天连续工作。
抗环境设计:工程级PC或铝合金外壳,防护等级IP54,耐-35℃~75℃极端环境,LED寿命≥10万小时。
以下是主流型号技术参数的横向对比:
| 项目 | 参数详情 |
|---|---|
| LED配置 | 黄/红灯(波长黄590nm/红620nm),亮度4500-6000mcd |
| 工作电压与功耗 | 12V/3.6W(单灯),太阳能板功率15W(从机)~50W(主机) |
| 感应方式 | 红外双射/毫米波雷达,检测距离>20米,响应时间≤50ms |
| 安装方式 | 抱箍或套筒底座固定,间距5~10米,无需布线 |
| 执行标准 | 符合交通行业标准JT/T 1032-201679 |
系统根据能见度与车流动态切换三种模式:
| 工作模式 | 触发条件 | 灯光行为 | 作用 |
|---|---|---|---|
| 道路轮廓强化模式 | 能见度>400米 | 黄灯常亮 | 静态标示道路边界 |
| 行车主动诱导模式 | 能见度200~400米 | 黄灯同步闪烁(频率可调) | 动态强化路线轮廓,提高注意力 |
| 防追尾警示模式 | 能见度50~200米 + 车辆经过 | 车辆后方红灯亮起,形成60米红色尾迹 | 警示后车前方有车,需保持 距离 |
系统架构:
气象站 + 能见度检测器 + 车辆检测雷达 + 诱导雾灯 + 集中控制器 + 情报板。
典型应用路段:
团雾多发区(如山区高速)、急弯/长下坡、隧道与桥梁衔接段、收费站上游1~2公里。
案例效果:
例如湖南厦蓉高速五盖山路段启用后,通过红灯尾迹警示车距,事故率显著下降;河南西峡县312国道雾区通过黄红灯交替引导,提升雨雾天行车安全性。